工業(yè)光魔是盧卡斯為了《星戰(zhàn)》組建的,《星戰(zhàn)》的成功,讓盧卡斯賺了很大一筆錢,他立刻在北加州的馬林郡建立了自己的電影制作中心,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天行者牧場。而之前在加州威尼斯一個倉庫里成立的工業(yè)光魔,自然也挪到天行者牧場繼續(xù)辦公,直到2005年之后,才搬到北加州迪普西公園。很有遠見的盧卡斯一直認為,工業(yè)光魔存在的意義就是要留住幫他做出《星戰(zhàn)》的核心創(chuàng)意人才,同時招攬更多有創(chuàng)造性思維的技術人員和藝術家加盟,并為他們提供用武之地。這種定位,注定工業(yè)光魔不可能只為盧卡斯個人的電影而存在,而是為整個好萊塢電影市場提供服務。可以說,沒有喬治·盧卡斯,就沒有工業(yè)光魔;沒有工業(yè)光魔,過去40年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好萊塢電影,很多,也不會以你所看到的樣子存在。
《星戰(zhàn)》老三部曲的特效都是按前面提到的方式做出來的,而《星戰(zhàn)》系列雖然很成功,但要想讓“特效”一下子成為好萊塢傳統(tǒng)電影人拍電影時會想用到的元素,不可能。也就是說,工業(yè)光魔一開始在好萊塢的市場,非常有限。
第一個來捧場的導演是誰?史蒂芬·斯皮爾伯格。與盧卡斯交情深厚,同時也同樣非常有創(chuàng)新思維的斯皮爾伯格看完《星戰(zhàn)》后想著,他一直想做的一個電影終于可以拍了——《奪寶奇兵1:法柜奇兵》。
《法柜奇兵》中觀眾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結尾打開法柜之后靈魂從法柜中飄出來,而周圍的納粹份子有的臉變形了,然后一層層脫皮最終腦袋爆炸的場面。斯皮爾伯格一直不知道怎么拍這場戲,看完《星戰(zhàn)》之后,他就覺得可以交給工業(yè)光魔去做,“他們既然能做出《星戰(zhàn)》,做個化掉的腦袋肯定不成問題。最后他們用蠟造出來的腦袋在觀電影特效眾面前融化、爆炸,真是天才?!?/span>
不應該只靠模型特效,盧卡斯覺得,將計算機和攝影光電打印機結合,才是電影特效的未來,他當時就覺得應該能用電腦創(chuàng)造出《星戰(zhàn)》里的東西,畢竟他一直認為,我們?nèi)缃窨吹降摹缎菓?zhàn)》,由于當時技術有限,只呈現(xiàn)出他想要的結果的三四成效果而已!盧卡斯認為,工業(yè)光魔可以研究電腦特技,他覺得用電腦實現(xiàn)剪輯師可行的,用電腦創(chuàng)作以及合成音樂是可行的,用電腦繪圖是可行的,于是他招來計算機圖形學方面的專家艾德·卡穆爾,幫他開創(chuàng)了盧卡斯影業(yè)電腦繪圖部。艾德用電腦做出的第一個CG圖像,就是一只手的圖像。電腦CG技術從這只手起步。而工業(yè)光魔的核心主管人員丹尼斯·穆倫用了半年時間潛心研究用蘋果電腦做CG的技術,自此電腦繪圖CG技術進入工業(yè)光魔。
此后,工業(yè)光魔做出了第一個用計算機合成的電影視覺特效鏡頭,1982年《星際迷航:可汗之怒》中一個星球爆炸的場面;第一個CG角色,1985年《少年福爾摩斯》中的彩色玻璃人;第一個在像魔術一樣在銀幕上展現(xiàn)諸如羊駝變鴕鳥、兔子變老虎的畫面,不靠停格動畫技術,也不靠剪輯,那就是朗·霍華德導演的1988年的電影《風云際會》。如今看來《風云際會》中的魔法場面當然狠粗糙,但要是沒有這一開端,估計后來《哈利·波特》電影中諸如麥格教授變貓之類的場面,觀眾也休想看到。
上世紀80年代后期,工業(yè)光魔已經(jīng)做出第一個數(shù)字視頻剪輯系統(tǒng),第一個數(shù)字音頻剪輯系統(tǒng),一個膠片激光掃描儀,很一個能實現(xiàn)數(shù)字合成和處理高分辨率圖像處理的計算機——皮克斯圖像計算機,以及名為渲染器(Renderman)的軟件處理系統(tǒng),正是這這些工具,讓艾德·卡穆爾做出了電腦動畫短片《安德魯和威利》。后來由于當時的經(jīng)濟狀況比較難以預料,史蒂夫·喬布斯買下了盧卡斯影業(yè)的計算機部門,成立了皮克斯,一心要用電腦做出動畫長片的艾德自然去了皮克斯,在他的領導下,做出了一系列威震江湖的動畫片,他到現(xiàn)在都還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總裁。